谁在调侃高温大旱?不消费痛苦是网络道德底线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长安观察 Author 长安观察
南方持续高温,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小困难,其中川渝等地区还遭遇了山火、干旱、缺电等重重考验。可面对这样的极端气候灾害,却有人莫名抖起了机灵、玩起了梗:“火盆还是红油锅底”“四川重庆与退烧无缘”“天府变地府”……种种戏谑调侃之声,听着让人很不舒服。
灾害就是灾害,不应也不能成为一些人博眼球的题材。形似“生命之树”的滩涂,背后是水资源高度紧张的残酷现实,有何美可言?满目赤红的温度气象图,对应着川渝百姓正在经历空前酷暑的不易,有什么笑点?此时此刻,各方都在尽最大努力抗旱保电:基层干部、消防官兵及志愿者奔赴一线救灾,国家电网最大限度跨省调度电力支援四川,中国气象局调派人工增雨飞机来到重庆……在齐心抗旱的努力付出面前,那些自以为幽默的调侃,反映出轻佻愚昧的心态,更折射出某种事不关己的冷漠,对于当地民众及所有救灾人员都是极大的不尊重。
或许有人会说,不过就是几句玩笑罢了,何必大惊小怪?可能某些网友只是对罕见高温天气之下的图景感到好奇,于是跟风蹭热度,或干脆只图一乐,本质也谈不上“坏”。但将严肃议题娱乐化,却会影响事件在舆论场上的呈现与走向,一定程度弱化灾难的严重程度,消解救灾减灾的社会氛围。往深里看,语言上的轻佻,未尝不是对社会思考能力退化的警告。嬉皮笑脸,满嘴跑火车,更容易在无形中带偏公众认知,潜移默化间让一些人在公共议题中丧失共情和思辨的能力。
网络时代,人人都有麦克风,这也意味着人人都应遵守发言边界,明白一事当前,什么该说、什么不该说。面对自然灾害,每个人固然皆可表达不同关切点,但都应契合事件本质。如果说感同身受有难度,那么至少应抱有一份起码的同理心,做到别说风凉话,不拿别人的痛苦编段子。“隔岸观火”的幽默不好笑,不高级,更不聪明。多聚焦救灾减灾本身,多传递善意和关怀,多做凝聚力量、提振信心的发言,这是每个人都能尽到的绵薄之力,也是网络时代应有的理性思维和表达素养。
极端高温之下,大家都渴望“雨来云来”,这是我们审视这一灾害事件的基本共情点。期待高温大旱地区早日战胜“烤验”,也希望更多人都能为此出把力、打个气。
监制:张力
编辑:苏越
推荐阅读
近期热门视频
更多精彩视频,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,欢迎关注~